教学科研

家国情怀:大禹治水,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

发布日期:2024-10-16    作者:         点击:

对于大禹治水,治的是哪条水,如何治?一直都有争议,传统的说法略显夸张,说他当年工作的地方在一个叫做龙门的大江,两岸处于十分险要的境地。不过,按当时夏代的施工技术水平,如此大的一项工程是很难完成的。据说他还依据不同的水系,将全国划为九个州,其实夏代初期的疆域并没有那么大。

《大禹治水》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故事,已经列入了小学课文。故事中的大禹,生活在五皇五帝时期,那时黄河泛滥,他带着老百姓们一起,与自然灾害作抗争,终于成功了。面对滔滔洪水,大禹吸取了鲧治水的失败教训,改变了之前没有奏效的,改为疏导之术,表现了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。

当年大禹为了治水,长年累月在外面,与大家一起奋战,置个人的利益于不顾。著名的三过家门而不入就来自这里。大禹治水13年,耗尽了体力和心血,终于完成了治水大业。那么,当年他为何会这么忍心不与家人碰面呢?其中有什么样的真相呢?

《大禹治水》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故事

一、另有隐情。

时间回到了上古时期,洪水侵袭地球,大禹受到帝舜的任命前去治水。由于灾情实在太严重了,大禹夜以继日在工作。他治水十三年,曾经有三次机会经过自己的家门口,但都没有进去探望自己的家人。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个故事,非常具有正能量,故事的内涵就是要大家学习大禹这种工作献身精神,要有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。但有关史料记载,当年大禹为何三过家门而不入,其实不是没有时间,而是另有隐情。那么,这个隐情是什么呢?

在大禹治水之前,部落首领鲧曾经前去治水,结果折腾了九年之久,这场声势浩大的治水行动却宣告失败。后来,舜继续了尧的帝位,到地方去巡视时,发现鲧在治水方面非常不给力,于是大怒,不仅停其职,而且将其问责,命令人将鲧诛杀于羽山。为了解决治水问题,舜任命了鲧的儿子,即大禹承袭了父业,命令大禹继续治理洪水,完成其父亲未完成的大事。杀其父,用其子,从另一个角度来说,舜对大禹的品行和能力还是认可的。

接受任命以后,大禹马上投入了治水工作中。于是就有了大禹治水的故事。不过,这里边就道出了为何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真相。根据《史记夏本纪》记载,大禹治水13年,过家门不敢入。在我们看来,当年大禹确实太忙了,即使是路过家门口也没有时间和家人团聚,不过作为太史公的司马迁对于这件事情的描写却写了三个字:不敢入。不入,与不敢入,属于两种不同的意思,看来这件事另有隐情。

上古时期,洪水侵袭地球,大禹受到帝舜的任命前去治水。

二、这就是真相。

罪人之子的他,做着父亲未尽的事业,大禹的内心应该是诚惶诚恐的。因此,对于这份任命,大禹并非开心接受,而是不得不接的工作。接到工作以后,他没有其他的想法,唯有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,否则有可能会发生与父亲一样的后果。不仅如此,大禹在方面也是小心翼翼的。所以在负责治水的十三年里,有三次机会路过家门,但由于这份特殊的工作,他不敢进去和家人团聚,怕给其他人落下话柄。最终大禹花了整整十三年的时间,全身心投入,终于完成了这项治水大业。于是,他的名气一下子传遍了全国,得到了普天大众的尊敬。

一般情况下,大禹三过家门而不进去的精神确实可敬,但回到实际生活中,确实有点不近人情,甚至有点儿夸张。但了解真相以后,不是他不想进,而是他不敢入。他需要全身心投入治水,并且集中精力做好这一件大事,否则有可能会殃及自己和家人,那后果不堪设想。知道真相以后,虽然大禹治水的故事并没有那么充足的正能量,但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真实且有血有肉的大禹,而不是一个后人理想化的圣人。他在我们的心中,也不会减分。

大禹三过家门而不进去的精神确实可敬,但回到实际生活中,确实有点不近人情,甚至有点儿夸张。

三、真实的大禹。

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,大禹创立的夏王朝,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,也是夏商周三代之首。不过他建立的夏王朝属于一个部落联盟而已,和后来的秦国中央集权专制王朝是不相同的。虽然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过洪水的传说,但中华大地的洪水却非常严重,所以才出现了洪水猛兽的成语。对于当时的大禹来说,洪水比猛兽还要可怕。好在关键的时候,大禹治理了水患,大家才能够安居乐业,并且得到了很多部落的共同拥戴,在舜以后,他成为了部落联盟的领袖。

对于如此一位大咖来说,大禹可不仅仅只会治水,他在管理国家方面还有非常多的经验及功绩。后来为了纪念他,崇拜他,却选择了其主要功绩(治水),这确实可以理解。因为作为一个农业社会时期的领袖人物,最应该关心的是国计民生,农业生产是最重要的。换言之,这一件大事办不好,其他的事情也办不好。

在距离我们现在数千年前的大禹时代,水患难于根治,大家忙于农作之时,每年还得为防洪而担心。好在有了大禹的出现,才将这个难题解决。但至于为什么会长达13年之久的治水,源于当时的客观条件确实很差,生产力发展水平有限,只能一点点去做,不可能出现什么奇迹。

新的说法认为,他出身古越,在中原民族大融合的时候,从东南地区带着南方农业文化的优势而进入中原。

四、大禹本人。

关于大禹本人,有两种说法,一是传统的看法。认为他属于华夏族群,来自现在的四川省西面。而新的说法认为,他出身古越,在中原民族大融合的时候,从东南地区带着南方农业文化的优势而进入中原。

对于大禹治水,治的是哪条水,如何治?一直都有争议,传统的说法略显夸张,说他当年工作的地方在一个叫做龙门的大江,两岸处于十分险要的境地。不过,按当时夏代的施工技术水平,如此大的一项工程是很难完成的。据说他还依据不同的水系,将全国划为九个州,其实夏代初期的疆域并没有那么大。所以很多传统的说法,其实都是自相矛盾的,难以自圆其说。

大禹治水的功绩,实则是将一千多年中所有的治水功绩都归功于大禹一个人身上,这是对历史进行了夸大处理。

有一种新的说法是:当年他的工作,治水地点不是类似长江、黄河这样的大江。那时候出现的洪水,其实是海平面上升,海水倒灌到陆地上来,当洪水退了以后,地面全是淤泥,如果不马上处理的话,那就不利于耕种。而大禹治水的关键,就是这种田间水渠的管理。至于他的父亲鲧治水失败,并非是个笨人,他的失败实际上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。大禹治水的功绩,实则是将一千多年中所有的治水功绩都归功于大禹一个人身上,这是对历史进行了夸大处理。对此,我们应该要理智分析。

 

友情链接: 四海资讯红足主页 中国化学会 中国化工学会 山东化学化工学会 山大化学与化工学院 枣庄市化学化工学会 万华化学集团 省教学成果奖申报网站

版权所有:四海资讯红足 - 四海资讯全讯新2 联系电话:0632-3786735  邮编:277160,邮箱:uzzhgxy@sina.com  鲁ICP备05047007号